2019年11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上海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
此次论坛总结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得失、研讨交流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相关课题,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出谋划策。
除研讨会外,论坛还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大师课与论文宣读等环节,众多知名专家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与教学。

(我院领导及师生代表合影)


(11月23日上午在贺绿汀音乐厅举办论坛开幕式)

(廖昌永院长)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认为,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以及歌剧创作中,中文的韵律准确性和音律准确性非常重要,作曲应该符合中文的语言韵律和音乐性。“我建议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多听取歌唱家的意见,甚至邀请他们参与共同完成。当作曲者对非常了解歌者的演唱风格和声区习惯时,会创作出更优美、更符合人体科学的作品。”

(歌唱家雷佳)
雷佳老师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地域民歌都有不同的演唱方法,因此要唱好不同地域的民歌,所用的声音技巧绝对不是单一的。“作为职业歌唱者我们不能惧怕,甚至更应该主动地去尝试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每尝试一种之前没有唱过的民歌风格,我的嗓音可能就会经历一次历练。”

(我系段岭教授和袁东艳教授参加了理论组的讨论。袁老师被请发言。)
袁老师在会上表示,声乐教师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应重视教学体验的系统性梳理与论述……现在愈来愈多的音乐学院将民间的传统艺术逐步纳入了专业教学的内容,使得民间传统风格的演唱逐渐被重视,这对于院校的教学、演唱和研究等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说起继承与发扬,袁老师曾撰写了专著《唱响山原》、编著了《岭南风情歌曲集》及多篇学术论文,皆为对岭南地域歌种和剧种音声样态进行研究,更好地促进对岭南音乐风格演唱的教学展开,以极大的热情弘扬和继承优秀的岭南音乐文化。